装绅弄鬼_第四十四章龙与爱丽丝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十四章龙与爱丽丝 (第4/7页)

的人,还需要研究减灾对策,尽可能减免天之灭、消弥人之祸。玩火者必自取灭亡?只因为个体的生存与群体的生存生不由已,这就是血rou之躯生存的环境因素。精气神存在于我们每个人自己的生命之中,对于无生命的自然事物来说,只有存在和变化。

    对于有生命的各种生物来说,还有生存和演进。不过,什么是生物,什么是非生物,它们的界线往往分不清楚。同样,生命是什么,人是什么,学者们也常常争论不休。但是,每一个人都明白什么是生存,生存就是活着的一段历程,人生就好像是从出发点到目的地的一段旅途;在这段旅途中,每个人都会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学到什么、得到什么,并表现出某种反应、承担着某种责任、留下来某种东西。

    所谓人生旅途的出发点,通常都从胎儿与母体分离的那一刻算起,也有人认为应当从受孕怀胎那一刻算起;或许还可以从大脑细胞开始工作的那一刻算起,即在此之前生命完全由基因控制,在此之后大脑开始分享控制权,可惜大脑细胞的思维活动是在哪一刻启动的,又是如何启动的,我们并不清楚。所谓人生旅途的目的地,说白了就是寿终正寝、无疾而亡。应当指出,这里的“目的地”只是一种比喻,它并不等于是人生的“目的”。然而什么是“寿终”却有不同的认识,据科学家研究,人类的正常寿命可达150岁左右,由于生活的艰难和疾病的侵扰,只有极少的人才能活到这样的岁数。“

    虎青岚露出了伤感的笑容:”一般来说,凡是因“老”而逝的人都可称为寿终,其他则为病故、夭折、遇难、阵亡、伏刑、献身、殉情、就义。从生存角度来说,除了寿终之外,其他任何影响生存的事件或事物,都是对生存的挑战;生命的过程,必然要迎接这种种挑战,只有战胜这些挑战,生命才能继续下去。除了人之外,任何生物个体都不曾向“寿终”进行挑战,因为“寿终”是为了新生命的更好的生存;只有人开始追求长生不老,只是这种追求尚未取得成功,人的寿命还比不过千年乌龟和万年古木。

    在地球的陆地上,目前至少有三种动物靠自己的集体主义,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其一是蚂蚁,其二是老鼠,其三便是人类。蚂蚁遍布于世界各地,它们依靠集体的力量,构筑了无数的地下王国,快乐地生存着。它们似乎也有灵性,为了保卫自己的乐土,常常与同类或异类发生战争;阵亡的“将士”,也会受到同伴的尊敬,它们排起长长的送葬队伍,托举着阵亡者的尸体,送往“墓地”,用沙土将蚁尸掩埋起来,并在小小的墓地上插上小草,以示永久的纪念,来寄托自己的“哀思”。这种蚂蚁的葬礼,发生在非洲北部的沙蚁中;我们更常见到的是,下雨之前,蚂蚁会清理自己的窝,并在出口处堆起一座小小的“大山”,显然这也是一种生存斗争。

    老鼠被中国人列为四害之首,老鼠过街,人人喊打,人们养猫捉鼠、撒鼠药、下鼠夹,用人类的智慧来对付老鼠。然而,直到今日,在中国大地上,据说仍有三四十亿只老鼠,人鼠之战,远远没有完结。老鼠也有灵性,东北有一种老鼠,越冬前会储存大量的谷物,如果人们将它们储藏的谷物挖走,它们会绝望地奔跑呼叫,最后则寻找一处树杈,将自己的头卡在上面,上吊自杀,以示抗议。老鼠也不乏机智和勇气,或许还有自尊;事实上,老鼠是唯一的一种敢与人类周旋而又不肯轻易就范的动物,可以说凡是有人类生存的地方就有老鼠,它们不断地给人类找麻烦,与人类分享食物,同时又传播疾病,破坏人造设施,导致电网停电、飞机失事、大堤决口之类的灾祸。遗憾的是,老鼠只知道在人那里有可口的食物,却搞不明白人为什么那么富有。

    勿庸置疑,万物之灵的人类是最成功的动物,以至人们常常忘掉自己也是一种动物。有趣的是,人类对自己获得巨大成功的原因,却争论不休;就好像打胜仗的将军们,却搞不明白这胜仗是如何打出来的一样。依后人看来,这似乎与一只顽皮的“古猿”有关,多少万年以前,它举起一支火把……那是来自于雷击树木起火,或其他自燃之火,其他的“古猿”惊呆了而向他臣服,他第一次依靠智慧登上了首领的宝座;与此同时,其他的各种动物,凶猛的、温顺的,对拥有火把的“猿群”,产生了莫名的畏惧,或敬而远之,或畏而服之,它们开始把拥有火把的“猿群”当成上位者。

    事实上,除了人类之外,任何其他动物都害怕火,都不敢去利用火。因此,人类举起火把,便可横行于动物世界;火把是人的第三只眼,也是最威严的眼睛,任何动物都不敢与之对视;同时,火又给人类带来温暖、带来熟食,使人类脱下了兽皮。但是,一个不祥的声音刺入了人类的心灵深处——玩火者必自取灭亡!恐怕很难搞清楚,人类何时产生了这种悲哀的结论;或许人的动物本性使其对火仍存在着深深的畏惧,或许人的智慧尚没有把握将火牢牢地控制起来。总之,当我们的祖先创造的时候,“祸斗”与“火”的发音相通,似非巧合;甚至“灾”字的主体字根为“火”,并非偶然。灾是简体字,含意为家中失火;它的繁体字为災,即火所烧灭之余,即火灾之后的一片狼藉场面。

    在古代,人为的火灾称之为“火”,自然的火灾称之为“災”;所谓天降災戾之祸害,即发生了自然的火灾和危害人类的恶气;所谓災异,即为殃曰災、变常曰异。災字由巛和火组成,巛字原意为川或坤,坤代表大地;因此,災表示地下有火,似乎源于火山爆发的自然现象,在易经六十四卦中称之为明夷卦。对于动物来说,其生存所接受的挑战,主要是自然环境,通用的法则为适者生存。不过,在这里生存不仅指个体生物的生命过程,而且是指该种类的生物的延续过程。因此,许多个体的动物,往往会为了种族的利益而献身;或者在完成了传宗接代的任务之后,不吃不喝、静悄悄地、无怨无悔地走向死亡,例如雄蚕蛾结合之后或雌蚕蛾撒子之后。有趣的是,似乎随着动物进化的等级增加,个体动物的独立生存意识也在提高,它不仅为了群体为了种族而生存,也开始了更多地为了自己而生存。

    产生这种趋势的原因,似乎与大脑……灵智的出现和发展有关,显然这是一个非常引人入胜的研究课题,不过我们还是先讨论一下红皇后趋势会产生什么样的效应。首先,同类个体动物之间的生存竞争日益加剧,甚至导致同类相残,或者说某些个体动物为了自己的生存不惜损害群体的利益。与此同时,个体动物的独立生存意识,导致了多样化的生存方式和技巧,从而又增加了群体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这有助于群体的延续和不断地进化。此外,追求个体的独立生存,必然导致个体的寿命不断增加,产生两代或多代同堂的现象;于是,上一代与下一代之间,不可避免地出现利益利害之争;与此同时,多代同堂的状况,有助于下一代直接向上一代学习许多有用的生存技巧,从而大大提高了群体的生存能力和进化速度。

    在史前,在白纪,恐龙和恐鳄、修蛇……甚至同类之间,它们之间会相安无事,“和平共处”吗?当然不可能,为了生活,动物之间的“生存斗争”是不可避免的。与众所周知的霸王龙一起,共同被称为“恐龙中的恶霸”的,还有著名的异龙。异龙是一种侏罗纪晚期的rou食龙,它的体型虽然没有霸王龙那么大,但最长的也有14米。有人曾在北美发现过异龙与雷龙的骨架埋藏在一起的化石,并且在雷龙的骨头上还保留着被牙齿咬伤的痕迹,而伤痕的大小正好与异龙牙齿的大小相似。因此,我们可以想象这两条“巨龙”在生前相遇时,一条要食rou,一条将被食,但被食者也不是好欺侮的,对食者进行过反抗,它们之间搏斗的场面该是多么地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