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069章】 气象更新 (第1/3页)
一秒记住【供精彩小说阅读。 第069章气象 民国三年,气象日,某些根深蒂固的传统也悄悄地进行变革,为显著的莫过于“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的传统思想。这话前一句倒也罢了,生产力不达的年代,钢铁作为重要且为数不多的物资要优先保证各种工具、物件的制造,高质量的钢铁产品往往与铁钉无缘,以致于到了20世纪,国国内市场所需要的钉子还往往要从外国进口而戏称其为“洋钉”。但后一句,后人往往有所误解,以为是华子民贪生怕死而不愿投身军旅,其实却不然。封建时代的国和世界各国一般,人民普遍视投身军队为个人谋求晋升之道,自秦以降,因军功而封侯赐爵比比皆是。但与西方不同,国有很强大的科举传统,贫寒子弟可以通过读书、科举来改变自己的命运,这无异于军旅之外增添了另外一条的道路,而西方各国往往贵族子弟或教会人士才有机会担任上层官,相比之下国的做法自然是比较开明,为庞大的统治机器开启了由下往上的流动之门,这也是国封建明远达于他国的保证,所谓人各有志,很多人不通过军旅同样也能获取晋升之道。 从机会成本的角衡量,国家安定和平时期,自然是官比武官有用武之地,哪怕动荡时期,官的价值和作用也不见得逊色武官多少;从个人禀赋的角考虑,冷兵器战争时代,体力对于战斗力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身体瘦弱者不适合军旅,身强体壮者也并非一定要选择军旅不可――毕竟谁都愿意选择接近成功的道路。抛开偏见和先入为主的观念不说,自然是习的要比习武之人多。但国还有一个不好的倾向,独尊儒学地传统下。社会和民众对于读书人过于尊重,使得武学不知不觉受到了抑制,这样的舆论气氛,一个有为青年选择自己的前途时往往会受到影响,“好男不当兵”只是一种极端的概括。 另一层面,封建时代的国和列国一样,军队同时是一种职业,军人理所当然地要领取军饷以养活一家老小。但遗憾的是,由于国重轻武传统的存,对军人的待遇并不重视,军饷对于民众地吸引力并不高,再加上**、舞弊等克扣军饷行为的存,使得军人待遇非常低下,这自然也不能吸引有为青年的加入。“好男不当兵”其实揭示的是民众对于军队待遇低下的鄙视。有些读者不明白这个大气候与传统,往往简单类比近代西方列强和国普通军人的待遇,认为**队的待遇无论如何也不算低,怎么战斗力就这么差劲呢?其实,这个时候西方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已实现了军队从募兵制转为普遍义务兵制,民众接受了这样一种概念――当兵是为国家义务而非一种终身制职业,故而能接受相对较低的军饷。因为整个服役期只有两年或三年,纵然收入微薄也不会对家庭生活有太大地影响。而义务教育、社会保障、民主选举等权利的存又使得这些人认为这份义务的付出和权利取得是对等的,他们愿意做出这种牺牲。国近代反侵略战争的失败,除了武器、战术等层面地原因,募兵制与普遍义务兵制的差距也是很重要的方面。 事物总是充满了辩证法意义,和平时期,普遍义务兵制相对有利,一方面国家可以通过较低的人力成本维护军队建设;另一方面,由于义务兵服役期间较短。同样地周期内,接受过国防教育的士兵队伍势必加庞大,这能为大规模战争储备合格的后备兵源。战争时期,则是募兵制相对有利,一方面募兵是自愿投身军旅,具有勇敢精神和奋斗意识;另一方面,募兵往往军旅锤炼的时间长,由于战争样式的改变和武器的进步。对人的体力要求越来越低。对于训练和技术则有高的要求,两个同样是20岁入伍地小兵。23岁的义务兵可能体力上强于30岁的志愿兵,但适应战争的能力和经验肯定逊于服役已经10年的志愿兵。 为了给生的华民国锻造强大的国防利剑,鉴于历史教训,选择一种适合国情的兵员补充法便是秦时竹、陆尚荣等一干军国要人所要考虑地事务。经过充分论证,国防部决定结合普遍义务兵制和募兵制各自地优点,全国推行募兵式义务兵制,并起草《华民国国防法》草案提请议会审议并试行。说是义务兵,因为草案规定的服役期间较短,一般男性公民18-24岁间,如果身体健康、肢体完全且没有其它不适宜服役地情景都具有服役资格,绝大多数军人只要服役满3年即可申请退役,除了特殊岗位和专业岗位,任何军人如果30岁之前不能获取军官资格也将强制转入预备役。另外还规定国防军每级军衔的高任职年龄,达到高年限而无法晋升军衔的,一律转入预备役,不过,由于华民国造,国防军军官团年龄结构非常年轻,不要说40岁的上尉,就是30刚出头的少将也比比皆是,国防部长陆尚荣上将此时还不满40岁,四总部总长也都非常年轻。说他是募兵式,因为草案规定只有符合自愿原则,才能被募集为兵,而不同于西方国家的强制性规定。对于这一点,国防军高层具有自己的考虑:一方面,国人口基数庞大,适宜服役的人口很多。不需要规定强制性一般也能满足需求,不硬性招募可以减少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另一方面,如果把不愿服役的公民硬性招募进军队,既可能影响军队的士气也可能影响军队地战斗力。由于通篇贯穿着自愿色彩,因此也不必像后世那样规定校学生免服兵役的例外。 草案规定是一回事,正式实施细则要详的多。秦时竹等人来自后世,自然能充分理解民众的觉悟和思想状况,虽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