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长安客_第六章 黄鹤楼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章 黄鹤楼 (第2/4页)

   李白感慨道:“日落美酒,人生亦不过如此”。

    白衣仙人斟满杯中酒,一杯入喉,倍感置身云梦绝顶,凌空飞仙,氤氲霞光,紫彩云烟变幻莫测,山雾隐匿瑰丽神奇,宛如仙境。

    云霞蒸蔚,西阳夕照,长江金带,云海玉盘蜿蜒缠绕在蛇山之上。

    李白又感叹道:“与仙人同游,有此琼浆玉液,红尘一场醉生梦死当是如此”。

    一杯烈酒穿肠过,浑身燥热难耐,一股凉风轻送,心神舒缓些许,两眼微闭,似乎一袭湿润轻纱抚摸脸庞。

    红日落下,只留下一点金子隐藏在山云之后。

    火烧三千里,江水一线红。

    仙鹤随风舞动,李白与白衣仙人对酒当歌,江水静谧,二人如端坐在镜子上,流云飞鸟,游鱼龙虾犹在眼前,红蟹赤龟。

    时而清风徐来,燕啄戏波,蜻蜓点水,蝴蝶吻鱼,蜂蜜采霞。

    白衣仙人端起酒杯,依旧继续饮下,李白苦笑道:“夕阳西下,唯有美酒诚可待”。

    醉醺醺李白,不知是在天上还是水波间,远眺着金霞流光,头顶仙鹤不停地盘旋,天旋地转地昏昏欲睡。唯有一片雪白翎羽旋转落下。

    一声仙鹤鸣叫,李白这才醒悟过来,黄鹤楼上已是没有几人。

    月上柳梢头。

    贺知章早已抽身离去,孟浩然不知踪影,只剩崔颢一人依旧伏桌入睡。

    遥望一轮孤月,漆黑之下莽莽空山,怅望依依,乌篷渔火帆影点缀,酒意蓦然涌上心头。

    李白直呼道:“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站在夜色下良久。

    不觉间,一股凉风吹皱心中萧瑟寒冷些许,李白独自瞭望千里江水,时而叹息,时而走走停停。

    一会儿,夜下走来一人,蓝莹莹的光芒照亮整个黄鹤楼,李白依旧是无动于衷。

    光子拿着一袭披风走到其跟先替其裹上,关心道:“公子,天气渐冷,小心着凉”。

    沉思的李白这才回过神来,回眸间,感激道:“谢谢”。

    之后二人一言不发,静静地凝望着远方川流不息的渔船。

    清晨微凉。

    江面上薄雾nongnong,李白、花美香儿、崔颢一路同行。

    花美香儿端坐在乌篷内,李白和崔颢屹立在船头,谈古论今。

    崔颢道:“不知李兄好什么?”

    “浪迹天涯”,李白直言道。

    哈哈一笑的崔颢道:“李兄果然是阅历颇丰”。

    挥了挥手的李白笑道:“我父亲曾有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只是才刚刚走出第一步”。

    “好一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能和李兄同游真是三生有幸”。

    “彼此彼此,不知崔兄常读的什么书?”

    “郦道元《水经注》”。

    李白欣喜道:“我常读《山海经》,常常参照着《水经注》,二书可真的是有异曲同工之妙”。

    “妙在何处,李兄可否详谈?”

    “这《山海经》中地理和《水经注》有异同之处,你现在看这千里长江天堑,简直就是一道天然屏障,古时就是兵家必争之地,东汉末年三国鼎立,赤壁之战就是在此打响,再加上南国沃野丰饶全靠长江之水灌溉”。

    “长江天堑,三国之战,要不是卧龙诸葛孔明巧借东风,恐怕魏国也不会战败,一场水上火攻,古往今来真是无人可比”,崔颢感叹道。

    “水克火,想不到诸葛亮竟然突破了五行禁忌,此等千古大智慧真的无人企及”。

    崔颢正色道:“我要是也能借到东风,就把这江面上大雾全部吹散”。

    李白嬉笑道:“看我给你巧借东风,天灵灵地灵灵,诸葛孔明快快显灵”。

    过了片刻,忽然江面挂起了大风,两人面面相觑,崔颢惊叹道:“李兄果真是神人也”,一脸的不可思议和佩服。

    白了白眼的李白强笑道:“我只是试一试,不想还真的灵验了”。

    江面上大雾散了。

    一望无垠的水面上多了几叶扁舟,定睛细看岸边上端坐着一位老渔翁,邻水垂钓,一杆鱼竿,头戴斗笠,旁边是鱼篓,腰间挂着酒葫芦,时不时的喝上一口,香醇地酒味四散飘来,随风扑鼻追向几人。

    崔颢和李白闭了闭眼嗅了嗅,异口同声道:“上好水酒”。

    二人再一次相视一笑,船靠岸了。

    等到船靠岸后,二人才看得清楚,原来老渔翁的鱼竿上没有一丝鱼钩,瞬间更加的好奇。

    李白近前刚要开口,老翁抬手做了个止步的手势,之后两人轻声地走近,一左一右地停留在老渔翁跟前。

    老渔翁没有说话,只是随手拿起手里的酒葫芦递到李白手里,未曾看向两人一眼,双目依旧注视着水里动静。

    李白接过后急忙拔出酒塞,将酒葫芦凑到鼻尖,轻轻地闻了闻,酒香顺着鼻尖直通肺腑,沁人心脾。

    轻轻地抿了一口,酒香回荡在舌尖,一线喉,穿肠过,怒火烧心,仿佛要将整个五脏六腑点燃。

    两眼紧闭地李白眉头紧皱,突然大呵一口气,火辣辣地身心火烧爆炸。可是酒劲过后倍感神清气爽,五脏六腑似乎是释放一种久违的疲惫。

    之后将酒递到老渔翁跟前,接过后的老渔翁还是注视着水面,仰起头颅,一泓清酒流出直穿喉咙,毫无半点异样的表情。

    老渔翁转而将酒递到崔颢跟前,刚要接过后,有些犯怵的看向李白,依旧面无表情地抬手示意崔颢饮酒。

    凑到耳畔摇了摇酒葫芦中的酒,崔颢下定决心开始饮酒,刚入口就倍感烈火烧嘴地guntang,像沸水般冲击胸口难以下咽,但还是咬紧牙关,猛地压下一口气,酒直达心底深处,呛得崔颢满面涨红,虽然咳嗽连连,但还是压抑着咳嗽声,生怕破坏了老渔翁的雅兴。

    不料老渔翁突然放声大笑道:“你是第一个敢这么喝烈火酒的人”。

    李白忍不住笑出声来,讪笑道:“不愧是烈火酒”。

    崔颢满腹苦色的强笑道:“这烈火酒真的是难以下肚”。

    老渔翁更是笑不合拢,拿过酒葫芦后,摇了摇,大笑道:“这烈火酒我可是轻易不给别人喝的”。

    “估计一般人也不敢喝你这烈火酒”,李白道。

    老渔翁正色道:“烈火酒烧心,平常人喝了第一次就不敢再喝了”。

    “原来如此”,崔颢失色道。

    李白直言道:“这烈火酒第一次喝就是烧心,但是喝的次数多了也就没有火烧之痛,反而多了些酒香”。

    崔颢询问:“不知这烈火酒的是用什么酒槽酿成的?”

    “天机不可泄露,要不然我老头子这辈子就再也不能喝到这上好烈火酒了”。

    顿了顿的李白,而后看了看周围,悄悄地说道:“想必周围是有火藤树,相传它的花可以酿酒,不知这烈火酒是不是就用火藤树的花瓣酿成的”。

    老渔翁闻言,瞬间脸色黑了下来,忙苦笑道:“的确如此”。

    “我也只是从书中看见过,但未曾亲眼见过火藤树和火藤树开花”。

    “其实不瞒二位,我家就在山脚下,这火藤树就在我家院子里,正值火藤树开花季节,而且这烈火酒必须搭配长江水下十年难得一见的鲟皇古鱼,素有长江鱼王之称,现在正是鲟皇古鱼产鱼籽季节,鲜美肥硕,正是捕鱼好时节,尤其是它的软骨酥脆,配上烈火酒,简直就是亘古仅有的绝配”。

    正当说话间,突然一条肥硕的鲟皇古鱼一飞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